第(3/3)页 结论很简单,鹰钩鼻愿意以2o万欧元的高价,购买《致命Id》的欧洲行权。 “2o万欧元?欧洲行权?” “有问题?” “呵呵。” 麦小余的眼神像看傻逼。 华语电影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很小,但是偏偏极为追求海外行上映。海外票房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是逼|格上去了,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。 哪怕票房一塌糊涂,只要有个小噱头,在国内也能炒作成牛逼哄哄的样子。 因为这种缘故,华夏制片商在国际电影市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,为了海外行,不得不经常做出退步,彰显华夏人的宽广胸怀。 《致命Id》投资不过三百万,2o万欧元的买断价格不算太低。鹰钩鼻认为己方看出的条件很高,但是麦小余的回应还是:“呵呵。” 可以让对方代理欧洲行权,但是不接受买断,只接受分账票房,这是麦小余的底线。 “这不可能!”鹰钩鼻感觉尊严受到挑战,“你要知道,这部片子不是功夫片,也不是贵国明星主演,我们公司行的风险极大。没有足够高的利益,我们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!” “那就拜拜了您呐。” 再次不欢而散! “自大的华夏人,你们会为失去这个机会后悔的!” 鹰钩鼻负气而去,但是麦小余心里越来越稳。 连张小泉都感觉出对方的色厉内荏,骂了句“叉了个叉的”,不理会对方的威胁。 一天就这么过去,日子波澜不惊。 第二天,李冰氷准备启程回国。她在戛纳的行程已经结束,没必要继续留到闭幕式,国内还有通告等着她。 收拾好行李,吃过午饭,回来的路上随手拿起今天的《银幕》特刊,回到酒店后无聊翻看,随手翻到一页,愣住了。 “酒吧”,“华语片”等字样吸引了她的目光,仔细一看,果然找到了“致命Id”的字样。不过这片报道的标题,却是介绍电影《Identity》。 Identity? 英文名吗? “这是一部来自华夏的悬疑片。开头用雨夜、荒山中孤零零的旅馆这样的情境,大肆渲染了典型的连环凶杀环境,然后通过角色的接连神秘死亡,把故事慢慢引向**……” “故事情节充满悬念,全片弥漫着惊恐的气氛,悬念环环紧扣,一直到最后才揭示出杀人凶手……” “导演小星·晹是位才华横溢的华夏年轻导演,深刻理解了‘阿加莎·克里斯蒂’风格谋杀案的精髓,并且运用到这部影片中,令人拍案叫好。” 《银幕》杂志详细介绍了《致命Id》这部电影,文末的编者语中,带着戏谑的口吻表示: “这部逻辑严密的悬疑惊悚电影,因为一个滑稽的理由——制作方疏忽大意,没来及在报名截止日期前,为这部电影报名,最终与戛纳电影节擦肩而过。” “庆幸的是,制片方采取了在酒吧放映的方式。虽然荒诞,但却展现出华语电影的另一面,不同于‘功夫’的华语电影……” 看完报道,李冰氷找到了谊华主管,后者简单看过报道的第一句话是:“他们花了多少钱?” 《银幕》是欧洲三大电影节固定场刊,也是电影节期间影响最大、关注最高、最具权威性的行业杂志,更是推广电影的有利平台之一。 场刊封面是各大商业电影必争之地,其中报道的电影,同样是宣传推广的手段。 登上报道并不难,只要肯花钱。 “不是钱的问题吧?”李冰氷提出异议。 戛纳电影节期间,《银幕》、《法国电影》、《好莱坞报道》这些场刊期数是固定的,每天介绍的来参展、参映、卖片的电影早都交完钱预定了时间、位置。 麦小余不可能临时花钱,为《致命Id》买到宣传位。而且有关《致命Id》的报道,是做为电影节期间生的娱乐新闻登在杂志花边新闻页,而非前面需要花钱购买的宣传页。 “那是什么问题!”(未完待续。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