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尤静晓的神情忽然变得幽怨:“这么长时间了,你终于想起我,舍得来看我了?” “尤医生,我一直有句话想跟你说,不知道该不该说。” “我们之间,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?”尤静晓继续幽幽的口吻。 “你有病。” “我知道我有病,你也知道,你更知道解药是什么,对不对?别忘了你刚说过,今天下午,你是我的。” “大姐,咱别闹了行吗,我这次来找你有正事。” 一声“大姐”,尤静晓脸色骤变。 先前幽怨的模样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一副高冷气息。 “我这里只提供心理咨询,无关的事情我没兴趣。” “如果我想上你呢?” “你敢吗?” “不是不敢,而是没兴趣,你太老了。” 女人最恨别人说自己老。 即便尤静晓已经36岁,也无法接受。 何况她保养得好又会打扮,从外表看最多三十,很难让人相信她今年已经三十六岁了。 趁着尤静晓火前,麦小余继续说道:“有没有兴趣上《非诚勿扰》?” “荔枝卫视的相亲节目?孟飞主持的那个?” “对,就是那个节目。” “我是独身主义者,享受的是性,而不是爱。这一点你应该很清楚。” “我清楚啊,所以我没打算让你上台当女嘉宾,而是以心理专家的身份,担任点评嘉宾老师。顺道,你还可以撩撩孟飞那个光头,怎么样,有兴趣吗?” 这段时间《非诚勿扰》被当成出头鸟,连续中枪,媒体上甚至爆出主持人孟飞请辞的新闻,各种议论甚嚣尘上。 不论是为了给上级一个交代,还是为了自身利益,荔枝卫视对节目整改这块都非常重视。 麦小余来之前,接到节目总策划人的电话,告诉他整改方案已经出炉,就是以他当初提供的草案为基础,或增加或减少了一些东西。 比如说,为了确保节目真实性,节目组逐步构建了确保嘉宾身份真实、表达真实的“四道防线”;减少犀利的言论和争吵,降低话题敏感度;女嘉宾不要总挑剔,要多几分宽容温和,轮留灯也要增加;节目性质从“话题”为王改为以情动人等等。 为了防止节目整改后收视率受到影响,麦小余这个总顾问继续光热,提出了“爆灯环节”的构思,得到节目组上下一致肯定。 麦小余的整改草案内容很多。 其中一条是:在节目中增设一名女性心理医生作为嘉宾老师,与主持人和性格色彩分析嘉宾这两名男性互补互动,从女性的观点以及专业角度进行点评,以便让节目更加真实,贴近生活。 女性心理医生的人选,肯定过是有要求的,诸如知性、睿智、不刻板,分析问题思路清晰、反应敏捷,学识要渊博,最好还具备一定的幽默细胞。 整改草案中,麦小余属意自己的心理医生尤静晓,但是荔枝卫视那边有他们的想法。他们想从党校找一个有经验的心理学教授,最直接的一条原因就是——党指挥“枪”。 总顾问与节目组产生分歧,心理医生的人选也一直悬而未定。 直至前些天,广电总局正式下文,《焦点访谈》、《新闻联播》、新·华社等官方机构,或点名或不点名的批评以《非常勿扰》为代表的一批相亲节目,节目组那边终于同意麦小余推荐的人选了。 为什么? 因为麦小余老早就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预料到了这一幕! 再联想到去年九月份的《流星花园》事件,不能不让人对麦小余的“强大背景”浮想联翩。 尤静晓沉思片刻,问道:“你觉得我会答应吗?” “为什么不呢?你是个聪明漂亮的女人。” “应该把‘漂亮’放前面,最好加上‘年轻’两个字。” 以心理专家的身份登上《非诚勿扰》节目,对于尤静晓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。 就像是小姐,以前一千块钱就能包宿;但是成了十八线网红,包宿价格能翻十倍。 好吧,这个比喻不恰当,但是话糙理不糙,基本就是这个理儿。 名气上去了,价钱自然上去。 如果尤静晓答应,不仅能够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现自己的魅力,还可以凭借《非诚勿扰》的热播,提高自己的知名度、心理工作室的品牌、以及计时收费的价格。 这么多好处,干嘛要拒绝? 第(2/3)页